回望2021年,在教育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面对国际形势新挑战和疫情防控新形势, 并全力做好国家公派留学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以下简称“公费留学”)的各项工作。 展望2022年,根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要求,国家留学基金委将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助力中外学术研究合作。同时,我们将按照部长提出的“共生共赢、创新创造、互学互鉴”的理念,积极参与留学生和学者流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民意基础,全力推动国家公费留学高质量发展。
齐心协力,稳步前进。
2021年,国际社会仍在与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在华遴选单位、海外机构和全球300多家合作伙伴一道,共同努力,推动教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稳步恢复。
顺畅合作与交流,提高教育水平。稳定有前途,留学呈现新局面。以结果为导向,继续在线举办第十三届国际研究生奖学金信息说明会,有来自15个国家的36所国外院校参加,与44所国内高校举行合作洽谈,对近千名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试,有效畅通了国内外高校的沟通渠道。继续与美洲和大洋洲开展交流合作,与地区内近10个合作伙伴续签合作协议,与耶鲁大学联合开展“大学创新创业”网上交流活动,重启加拿大两项本科生实习奖学金和阿根廷研究生奖学金,积极准备恢复与南美相关政府的奖学金互换。加强与欧洲和亚洲的大学和机构的合作,与该地区的合作伙伴进行在线学术交流和互动。全年新签续签合作协议24项,欧洲留学录取比例跃升至58%,公立学校出国目的地更加多样化。稳步前进,人才选拔和教育迈出新步伐。立足高质量发展,为高校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全年选拔近80%的“双一流”高校海外留学生。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全年引进近千名国家和地区研究人才、非通用语言人才和全球治理人才,为世界持久和平和区域协调发展不断贡献力量,积累人才。继续做好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培养工作,实施不同国家双边奖学金,积极服务国内相关高校高水平教育需求,学年完成预科生培养任务,通过率96%。据统计,全年国家共派出1.4万人出国留学,已恢复到疫情前的近五成,是2020年的两倍;共接受11000多名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学习,占毕业生的88%,研究生的71%。
深化改革发展提升服务管理。发生了稳步的变化,改革任务取得了新的成就。推进公办学校出国留学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进一步落实选调单位在“选、管、用”全链条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育人“龙头”作用。扎实推进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综合改革,加强奖学金机构动态管理,规范自主招生项目评审,加大申请人学业审查力度等。,严把学生质量关,切实提质增效。稳中有升,服务管理实现新提升。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做到有温度服务、精准管理。不断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先后实现了国办留学合同电子化管理、录取资料电子化、学费缴纳电子化。“国家留学管理信息平台”新一期建设即将完成;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奖学金管理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不断提高。创新服务模式,举办多场“CSC校友会”活动,为国家派遣留学人员回国发挥作用搭建学习交流能量、智慧和创造力的新平台。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大留学生回信精神,做好“感知中国”活动,举办“感知中国——我的留学故事”“感知中国——智造未来”品牌活动。共收到118所高校提交的187部短视频作品,吸引了22个国家的留学生参与技术培训和实践,展示了中国伟大的防疫精神和科教兴国的发展成就。同时,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指导下,国家留学基金委、境外机构和境内单位共同做好涉外疫情防控工作。
携手创新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波动,全人类都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国家留学基金委将与国内外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供有效服务等措施,减少不利因素,为加快恢复留学生和学者流动做出新的贡献。
乘势而上,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践行一线规矩,加强政策研究,围绕州政府出国留学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以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为抓手,有效赋能入选单位,进一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按照“四个面向”,继续加大力度优化人才选拔结构,选拔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不断为国家发展和世界进步提供智力支持。按照“加强国际人才交流”的要求,秉承正确义利观,以多种形式与世界各国高校和机构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长期互利合作,引导国内外人才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开展国家资助留学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支持双向人员交流,提高“留学中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优化来华留学国家结构,严把招生质量关,完善奖学金院校监测评估机制,协调优化预科教育质量标准,鼓励国内院校和机构开放更多国际领先学科和研究平台,吸引全球研究人员来华开展研究合作。同时,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围绕运动健康、哲学艺术、乡村振兴等主题,借助现有项目渠道,为中外人文交流领域广泛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搭建更层次、更高层次、更丰富的对接平台。
做好行善准备,持续提升服务管理温度。以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公费留学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转变观念、精简内容、延伸维度,努力构建真正爱才、用心培养人才、用心使用人才的服务管理体系。基于对人才的真诚热爱,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以技术支持为导向,提高公费留学数字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公费留学人员管理办法,为留学人员成长成才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立足精心培养人才,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加大对公费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力度,做好国家公费留学奖学金和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奖学金网上教学工作;配合相关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服务保障工作,增强中外留学人员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基于对人才的谨慎使用,我们将继续扩展我们的支持能力。组织“感知中国”品牌活动,为在华留学生创造更多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的有效渠道;继续优化留学回国人员服务平台,组织线下活动,收集相关调研资料,为国家资助留学回国人员发挥作用提供支持。同时,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
百年奋斗,铸就辉煌;新的考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国家留学基金委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忘初心将按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加快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努力不断推动国家资助留学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促进国际教育科技交流和人类文明互鉴的积极倡导者、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作者系中国留学基金委秘书长、卫生与建筑系)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1期)
作者:健康与建筑科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天成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jlks.cn/6993.html